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網

葉綠體DNA分析技術及其在栗屬植物中的應用

   發(fā)布日期:2016-07-26    
核心提示: 摘要:被子植物葉綠體DNA母性遺傳,有獨立的進化路線,基于葉綠體DNA的分析技術在分子系統(tǒng)學、資源多樣性評價、雜種鑒定等方面
    摘要:被子植物葉綠體DNA母性遺傳,有獨立的進化路線,基于葉綠體DNA的分析技術在分子系統(tǒng)學、資源多樣性評價、雜種鑒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。栗屬植物資源豐富,分布廣泛。概述了葉綠體DNA分析技術在栗屬植物中的研究進展,闡述了包括PCR—RFLP、DNA雜交、葉綠體SSR標記技術和葉綠體基因區(qū)段測序分析技術在內的分子標記技術的原理、特點及其在栗屬植物中的應用。并對今后如何開發(fā)葉綠體DNA標記用于栗屬植物的研究進行了展望。


 
    關鍵詞:栗屬植物;分子標記;葉綠體SSR標記;PCR—RFLP標記;葉綠體基因區(qū)段測序分析技術
    中圖分類號:S664.2 文獻標識碼:A
    文章編號:1009-9980(2008)03-396-04
    殼斗科栗屬[Castartea(Tourn.)L.]植物廣泛分布于歐洲、亞洲及北美大陸的溫帶區(qū)域,是世界上重要的果樹作物之一。栗屬植物種類和類型繁多,John-son把栗屬劃分為7個種:板栗(C.mollissima B1.)、茅栗(C.seguinii Dode.)、錐栗[C.henryi(Skan)Re-hder&Wilson]、日本栗(C.crenata Sieb.&Zucc.)、歐洲栗(C.sativa Mill.)、美洲栗[C.dentate(Marsh.)Brokh]、榛果栗(C.pumila Mill.)。分布在亞洲的有4個種,即日本和朝鮮半島的日本栗以及我國的特有種一板栗、茅栗和錐栗。我國是栗屬植物遺傳多樣性中心,而中國板栗是栗屬資源的原生種,分布地域廣,對栗疫病具有極強的抗性。歐洲栗僅分布于歐洲,東土耳其為其次生起源和遺傳多樣性中心。美洲栗和榛果栗分布于北美洲。近年來,隨著分子標記技術的迅速發(fā)展和廣泛應用,利用葉綠體DNA分析技術研究栗屬資源取得了重要進展。作者介紹了葉綠體基因組的結構特點、幾種葉綠體DNA標記技術的原理及其在栗屬植物中的應用進展,為進一步保護和持續(xù)利用栗屬植物資源提供借鑒。
    1、 葉綠體基因組序列的特點
    葉綠體DNA(chlproplast DNA.cpDNA)是1962年在藻類中發(fā)現的,大多數植物的cpDNA為閉環(huán)雙鏈DNA,原核生物型,大小為120~220 kb。含有2個長約22~25 kb的反向重復序列(Inverted repeat se-quence,IR)、大單拷貝區(qū)(Large single-COpy region,LSC)和小單拷貝區(qū)(Small single-copy region,SSC)。近年來許多植物分子系統(tǒng)學和遺傳分析研究都基于對coDNA的比較分析,是因為葉綠體基因組序列有如下的特點和優(yōu)點:第一,cpDNA分子量小,多拷貝和結構簡單,有利于對葉綠體基因組進行分析。第二,與含有較多重復序列的核基因組和頻繁發(fā)生重排事件的線粒體基因組不同,葉綠體基因相當保守。突變類型主要表現為點突變、堿基插入或缺失,進化速率平均每年每個位點約為0.2~1.0×109,僅為核基因的1/3。葉綠體非編碼區(qū)DNA進化速率普遍高于編碼區(qū)序列,可分別適用于不同分類水平的系統(tǒng)演化。第三,cpDNA單性遺傳,有獨立的進化路線,不依賴于其它任何數據即可構建分子系統(tǒng)樹,可為從歷史和系統(tǒng)發(fā)育的角度解釋生物多樣性提供可靠和準確的信息。
    2、cpDNA的PCR—RFLP分析技術
    在細胞質基因組分析中,基于PCR的RFLP分析方法比RFLP技術揭示的多態(tài)性更豐富,結論更可靠。因此,cpDNA的PCR-RFLP分析已成為目前葉綠體DNA系統(tǒng)學研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技術,也是遺傳多樣性研究、物種鑒別、雜種鑒定等研究領域的有力工具。PCR-RFLP主要用于堿基變異分析與比較,首先利用葉綠體保守引物擴增特異區(qū)段,然后利用某種限制性內切酶酶切處理。單堿基突變或序列重排的發(fā)生,可使某種限制性內切酶酶切位點增加。減少或消失,導致限制性酶切片段長度發(fā)生改變,產生了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(tài)性。
    PCR-RFLP分析中,最關鍵的是葉綠體引物的開發(fā)和選擇,現已有大批葉綠體PCR引物相繼報道。其中部分引物跨物種使用成功,從而發(fā)展成為通用引物(universal primer),通用引物的使用對于研究遺傳背景不清的葉綠體DNA提供了極大的便利。
    在山毛櫸科植物中,Magni等對Quercus rubra的cpDNA的多樣性進行PCR-RFLP分析,并同其它山毛櫸科植物進行比較,結果表明,3個擁有共同生活史的品種間存在很大差異。Vettori等對意大利山毛櫸(Fogus sylvatica)居群的cpDNA進行PCR-RFLP分析,結果表明,在山毛櫸cpDNA中有一個顯著突變標記,可用于對意大利的山毛櫸自然群體進行細分,并且研究證明意大利南部的山毛櫸群體變異度最高。在栗屬植物中,Fineschi等㈣對38個歐洲栗居群進行了葉綠體的PCR-RFLP分析,檢測到11種類型的葉綠體單倍型(haplotype),而且證明cpDNA的遺傳多樣性與地區(qū)性關系并不密切,這些歐洲栗居群呈現出的種內多態(tài)性可能是受到幾千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產生的。
    3、DNA雜交技術
    葉綠體DNA雜交技術是指利用限制性內切酶消化總DNA,凝膠電泳后分離的DNA片段轉移到尼龍膜上,利用同位素或生物素標記探針(異源的或同源的葉綠體基因片段)進行雜交,最后比較雜交譜帶的差異??梢岳眠@一技術研究植物類群間的親緣關系、遺傳多樣性、分類和系統(tǒng)進化。它依據的原理是不同來源的基因片段部分同源,通過變性解鏈后互補的DNA重新復性,成為異源雙鏈的過程。在這一標記技術中為了取得比較理想的實驗結果,往往使用同位素標記探針,而且需要提取大量的總DNA,實驗周期長;再者由于葉綠體基因高度保守,不易發(fā)生基因重排等原因,利用大的同源片段雜交在較低的分類學層次上很難檢測到變異類型,因此限制了這一技術在栗屬植物中的應用。迄今還未發(fā)現利用異源的葉綠體探針研究栗屬資源的報道。
    4、COSSR技術
    葉綠體SSR(Chloroplast Simple Sequence Re-peat,cpSSR)標記是近年來新發(fā)展起來的一種分子標記,最先由Powell等提出,并在松樹中篩選出了第1批cpSSR引物。CpSSR的原理與核基因組SSR相同,都是以簡單重復序列作模體,根據模體兩端的保守序列設計引物進行擴增,因簡單序列的重復數的不同而表現出多態(tài)性。葉綠體基因組中的微衛(wèi)星序列可以作為一種通用標記來估計植物種群的遺傳結構、遺傳資源多樣性以及研究質體的遺傳方式。由于cpSSR標記技術同時具有SSR標記的優(yōu)點又兼顧葉綠體基因組的特點,操作簡便,多態(tài)性揭示能力。
 
 
免責聲明: 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涉及版權問題,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,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。
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:西北苗木網的圖/文等稿件,均來自于互聯網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,僅供參考。他人從本網轉載需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,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及時更正或刪除。
更多>同類知識

推薦圖文
推薦知識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