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于山坡或栽培。合歡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(huán)境,對氣候和土壤適應(yīng)性強(qiáng),宜在排水良好、肥沃土壤生長,但也耐瘠薄土壤和干旱氣候,但不耐水澇。
生長迅速。性喜光,喜溫暖,耐寒、耐旱、耐土壤瘠薄及輕度鹽堿,對二氧化硫、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(qiáng)的抗性。
原產(chǎn)美洲南部,我國黃河流域至珠江流域各地亦有分布。分布于華東、華南、西南以及遼寧、河北、河南、陜西等省。朝鮮、日本、越南、泰國、緬甸、印度、伊朗及非洲東部也有分布。非洲、中亞至東亞均有分布;美洲亦有栽培。
合歡,落葉喬木,高可達(dá)16m。樹干灰黑色;嫩枝、花序和葉軸被絨毛或短柔毛。
托葉線狀披針形,較小葉小,早落;二回羽狀復(fù)葉,互生;總?cè)~柄長3-5cm,總花柄近基部及*頂1對羽片著生處各有一枚腺體;羽片4-12對,栽培的有時達(dá)20對;小葉10-30對,線形至長圓形,長6-12mm,寬1-4mm,向上偏斜,先端有小尖頭,有緣毛,有時在下面或僅中脈上有短柔毛;中脈緊靠上邊緣。
頭狀花序在枝頂排成圓錐大辯論花序;花粉紅色;花萼管狀,長3mm;花冠長8mm,裂片三角形,長1.5mm,花萼、花冠外均被短柔毛;雄蕊多數(shù),基部合生,花絲細(xì)長;子房上位,花柱幾與花絲等長,柱頭圓柱形。
莢果帶狀,長9-15cm,寬1.5-2.5cm,嫩莢有柔毛,老莢無毛?;ㄆ?-7月;果期8-10月。
合歡樹冠開闊,葉纖細(xì)如羽,花朵鮮紅,是優(yōu)美的庭蔭樹和行道樹,植于房前屋后及草坪、林緣均相宜。對有毒氣體抗性強(qiáng),可用作園景樹、行道樹、風(fēng)景區(qū)造景樹、濱水綠化樹、工廠綠化樹和生態(tài)保護(hù)樹等。
播種繁殖
合歡常采用播種繁殖,于9-10月間采種,采種時要選擇子粒飽滿、無病蟲害的莢果,將其晾曬脫粒,干藏于干燥通風(fēng)處,以防發(fā)霉。
春季育苗,播種前將種子浸泡8-10h后取出播種。開溝條播,溝距60cm,覆土2-3cm,播后保持畦土濕潤,約10d發(fā)芽。1h㎡用種量約150kg。苗出齊后,應(yīng)加強(qiáng)除草松土追肥等管理工作。第2年春或秋季移栽,株距3-5m。移栽后2-3年,每年春秋季除草松窩,以促進(jìn)生長。
種子處理
于翌年3-4月間,將種子作處理后方可播種。由于合歡種皮堅硬,為使種子發(fā)芽整齊,出土迅速,播前2周需用0.5%的高錳酸鉀冷水溶液浸泡2h,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置于80℃左右的熱水中浸種30s(*長不能超過1min,否則影響發(fā)芽率),24h后即可進(jìn)行播種。利用這種方法催芽發(fā)芽率可達(dá)80%-90%,且出苗后生長健壯不易發(fā)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