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,又名木犀、巖桂,是木犀科,木犀屬。常綠灌木至小喬木,高可達(dá)12m;樹皮灰色,不裂。芽疊生。葉長橢圓形,長5—12cm。花簇生葉腋或聚傘裝;花小,黃白色,濃香。核果橢圓形,紫黑色。花期9—10月。有4個變種:丹桂,花桔紅色或橙黃色;金桂,花黃色至深黃色。銀桂,花近白色。四季桂,花白色或黃色,花期5—9日,可連續(xù)開花數(shù)次。喜光,稍耐蔭;喜溫暖和通風(fēng)良好的環(huán)境,不耐寒;喜濕潤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。
桂花樹干端直,樹冠圓整,四季常青,花期正值仲秋,香飄數(shù)里。于庭前對植兩株,即“兩桂當(dāng)庭”,為傳統(tǒng)的配置手法;園林中常將桂花植于道路兩側(cè),假山,草坪,院落等地多有栽植;如大面積栽植,形成“桂花山”,“桂花嶺”,秋末濃香四溢,香飄十里,也是極好的景觀;與秋色葉樹種同植有色有香,是點綴秋景的極好樹種。
二、桂花在古代詩辭歌賦中的文化內(nèi)涵
在古代造園時,桂花多用于觀賞、吟頌的對象?!渡胶=?jīng)》記述了:“招搖之山,其上多桂”;《呂氏春秋》也說:“物之美者,招搖之桂。”桂花是月中之樹,白居易的七絕道:“搖知天上桂花孤,試問嫦娥更要無。月宮幸有閑田地,何不中央種兩株?”明代文嘉也有七絕形容桂花是月宮的花:“黃金宮厥郁嵯峨,萬斛清芬散綺羅。吳下高枝原有種,天香莫怪屬君多。”李白也有句:“相思在何處,桂樹青云端。”李商隱則更說:“月中桂樹高多少?試問西河斫樹人。”因此,桂花是古老而又神秘的樹。桂花不僅貴為“月中桂”,且其樹姿優(yōu)美,郭璞譽之為:“氣王百藥,森然云挺。”
《花鏡》中曾這樣描述“金風(fēng)播爽,云中桂子,月下梧桐,籬邊叢菊,沼上芙蓉,霞升楓柏,雪泛荻蘆。……乃清秋佳境也”。
桂花也是“比德”的好材料,據(jù)《翰林雜事鈔》:“武帝謂東方朔,孔、顏之道德何勝?方朔曰:“顏淵如桂馨一山,孔子如春風(fēng),至則萬物生。”溫庭筠還有“猶喜故人新折桂”之句,意即慶幸老友最近進(jìn)士及第。又因桂花是月中之樹,月中傳說有蟾,登科又變成“登蟾宮”,簡言之,便成了“蟾宮折桂”,賀友人中進(jìn)士便以“蟾宮折桂”之典相贈。“獨占三秋壓眾芳”的桂花是中秋的景觀,唐玄宗說:“小山秋桂馥”:張九嶺說:“桂花秋皎潔”。杜甫也說“賞月延秋桂”,李賀更以“聯(lián)翩桂花墜秋月”,形容桂花的高貴和秋色。白居易更有“山寺月中尋桂子,秋月晚生丹桂實”等句來描繪桂花的秋色和與月宮相聯(lián)系。而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,更作《東城桂》著意描繪了桂花從月中而來,生長在姑蘇城的特點,當(dāng)然這有點神秘性了。
三、古典園林中桂花的應(yīng)用
我國古典園林中,以桂花為名(或主景)的景點現(xiàn)以蘇州園林中的最為著名,如留園"聞木犀香軒"、網(wǎng)師園"小山叢桂軒"、滄浪亭"清香館"、耦園"木犀廊"、"儲香館"等均為大家所熟知。如網(wǎng)師園中部山水大空間之南,有黃石假山名云崗,山南有一軒,軒南復(fù)有湖石山坡呈曲折狀,此山坡之南便是圍墻,墻較高,山便成為陰坡,在此山坡間植桂,便依環(huán)境而選用《楚辭》:“桂樹叢生兮山之幽,偃蹇連卷兮枝相鐐”的辭意,將此軒命名為“小山叢桂軒”,成為主建筑。留園“聞木犀香軒”周圍雖也是山巒起伏,軒居坡頂,但因其山勢迤儷,且呈東向。所以應(yīng)發(fā)揮桂香之特點,故題次景點為“聞木犀香”。這里地位適宜正可發(fā)揮其馥郁花香,花香彌漫于山水庭院之中,強(qiáng)化了小中見大的造園效果。至于滄浪亭中的清香館,南有較大建筑五百名賢祠,北有主體大假山及回廊,只有館北有一曲空間可以配置桂樹,其環(huán)境較為閉鎖,花香不易散逸,十分逗人喜愛,因按李商隱:“殷勤莫使清香逸,牢合金魚鎖桂叢”句意,題此客廳為清香館。北宋才女朱淑真,她面對書室中僅有的一枝桂花并插,還是情有獨鐘地寫了七絕盛贊其芳香,詩道:“一枝淡貯書窗下,彈壓西風(fēng)擅眾芳。十分秋色為伊忙,人與花心各自香”,在體味秋意正濃中自身也融入了花香之中。怡園中地金栗亭則又是另一意境,此亭在水池之東,周圍較開朗,又無高樹阻擋,金栗吐香時恰逢賞月佳節(jié),在團(tuán)月之下,有芳香襲人及“何須淺碧深紅色”(李清照)的桂花伴隨著人們,便添了幾許賞月情趣。唐代李郢《中元夜》詩中有“金栗攔邊見月娥”之句,正可借來描繪這金栗亭邊的意境。亭名也就取自這一詩意了。同樣配置桂花,選用詩意不同,意境也隨之不同,即使同栽某一樹種,也必須用不同的詩意來反應(yīng)其不同的景觀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