芥葉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。分布在俄羅斯遠(yuǎn)東地區(qū),烏蘇里以及中國(guó)大陸的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、遼寧、吉林等地,常生于林緣、河邊和路旁。
多年生草本。葉寬倒披針形,或?qū)捑€形,似芥葉,長(zhǎng)10—35厘米,寬2.5—6厘米,羽狀深裂或大頭羽裂半裂,基部漸狹成短柄,具翅;側(cè)裂片正三角形或線形,常上傾或稀倒向,全緣或有小齒,裂片間無或有銳尖的小齒;頂端裂片正三角形,極寬,全緣。花葶數(shù)個(gè),高30—50厘米,較粗壯,疏被蛛絲狀柔毛,后光滑,常為紫褐色;頭狀花序直徑達(dá)55毫米;總苞寬鐘狀,長(zhǎng)22毫米,基部圓形或截圓形,先端具短角狀突起;外層總苞片狹卵形或線狀披針形;內(nèi)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,先端帶紫色;花序托有小的卵形膜質(zhì)托片;舌狀花黃色,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色條紋。瘦果倒卵狀長(zhǎng)圓形,淡綠褐色,長(zhǎng)約4毫米,上部具刺狀突起,中部有短而鈍的小瘤,下部漸光滑,頂端略突然縊縮為圓柱形喙基,長(zhǎng)0.5--0.7毫米,喙長(zhǎng)10—15毫米;冠毛白色,長(zhǎng)7—9毫米?;ü?—6月。
芥葉蒲公英: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芥葉蒲公英的全草。
功效:清熱解毒、除濕利尿。
主治:用于咽喉痛、癰腫、疔毒、乳癰、肺癰、腸癰、大頭瘟等熱毒壅盛者。用于濕熱黃疸、小便淋澀痛。
性味歸經(jīng):甘、苦,寒。入肝、胃二經(jīng)。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3一10克。外用:適量搗敷患處,鮮品尤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