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公司基本資料信息
|
苗木名稱 | 米經(jīng)(cm) | 高度(cm) | 冠幅(cm) | 地徑(cm) | 價格(元) | 單位 |
黃櫨苗 | - | - | - | - | 2.6 | 元/棵 |
黃櫨苗 | - | - | - | - | 2.8 | 元/棵 |
黃櫨苗 | - | - | - | - | 1.8 | 元/棵 |
黃櫨苗 | - | - | - | - | 1.6 | 元/棵 |
黃櫨苗 | - | - | - | - | 1.5 | 元/棵 |
落葉小喬木或灌木,樹冠圓形,高可達3-5m,木質(zhì)部黃色,樹汁有異味;單葉互生,葉片全緣或具齒,葉柄細,無托葉,葉倒卵形或卵圓形。圓錐花序疏松、頂生,花小、雜性,僅少數(shù)發(fā)育;不育花的花?;ê笊扉L,被羽狀長柔毛,宿存;苞片披針形,早落;花萼5裂,宿存,裂片披針形:花瓣5枚,長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度為花萼大小的2倍;雄蕊5枚,著生于環(huán)狀花盤的下部,花藥卵形,與花絲等長,花盤5裂,紫褐色;子房近球型,偏斜,1室1胚珠;花柱3枚,分離,側(cè)生而短,柱頭小而退化。核果小,干燥,腎形扁平,綠色,側(cè)面中部具殘存花柱;外果皮薄,具脈紋,不開裂;內(nèi)果皮角質(zhì);種子腎形,無胚乳?;ㄆ?-6月,果期7~8月
生長習性
黃櫨性喜光,也耐半陰;耐寒,耐干旱瘠薄和堿性土壤,不耐水濕,宜植于土層深厚、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中。 生長快,根系發(fā)達,萌蘗性強。對二氧化硫有較強抗性。秋季當晝夜溫差大于10℃時,葉色變紅。
分布情況
原產(chǎn)于**西南、華北和浙江;南歐、敘利亞、伊朗、巴基斯坦及
變種分類
紅葉(變種)Cotinuscoggygriavar. cinerea Engl.
灌木,高3-5米。葉倒卵形或卵圓形,長3-8厘米,寬2.5-6厘米,先端圓形或微凹,基部圓形或闊楔形,全緣,兩面或尤其葉背顯著被灰色柔毛,側(cè)脈6-11對,先端常叉開;葉柄短。圓錐花序被柔毛;花雜性,徑約3毫米;花梗長7-10毫米,花萼無毛,裂片卵狀三角形,長約1.2毫米,寬約0.8毫米;花瓣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2-2.5毫米,寬約1毫米,無毛;雄蕊5,長約1.5毫米,花藥卵形,與花絲等長,花盤5裂,紫褐色;子房近球形,徑約0.5毫米,花柱3,分離,不等長,果腎形,長約4.5毫米,寬約2.5毫米,無毛。
產(chǎn)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;生于海拔700-1620米的向陽山坡林中。間斷分布于東南歐。
木材黃色,古代作黃色染料。樹皮和葉可提栲膠。葉含芳香油,為調(diào)香原料。嫩芽可炸食。葉秋季變紅,美觀,即北京稱之"西山紅葉"。
與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產(chǎn)的原變種不同在于葉兩面、尤其葉背顯著被毛,花序被柔毛。
毛黃櫨(變種)Cotinuscoggygriavar. pubescens Engl.
葉多為闊橢圓形,稀圓形,葉背、尤其沿脈上和葉柄密被柔毛;花序無毛或近無毛而與前一變種相區(qū)別。
產(chǎn)貴州、四川、甘肅、陜西、山西、山東、河南、湖北、江蘇、浙江;生于海拔800-1500米的山坡林中。間斷分布于歐洲東南部,經(jīng)敘利亞至蘇聯(lián)(高加索)。
粉背黃櫨(變種)Cotinuscoggygriavar. glaucophylla C. Y. Wu
葉卵圓形,較大,長3.5-10厘米,寬2.5-7.5厘米,無毛,但葉背顯著被白粉;葉柄較長,1.5-3.3厘米,與歐洲產(chǎn)的原變種顯著不同。
產(chǎn)云南、四川、甘肅、陜西;生于海拔1620-2400米的山坡或溝邊灌叢中。